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大的体育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45秒和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展现了非洲选手在长跑项目上的强大统治力。
赛事盛况:万人齐跑,见证城市活力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今年迎来了第42届,比赛路线延续了经典的城市地标穿越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,最终抵达终点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,赛道两侧的欢呼声此起彼伏,充分展现了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活力与包容。
赛事组委会介绍,今年参赛选手中,业余跑者占比超过90%,其中包括企业跑团、高校学生、家庭组合等多元化群体,许多跑者身着创意服装,或举着公益标语,将比赛变成了一场全民健身的嘉年华,赛事还特别设置了“环保跑者”奖项,鼓励选手在比赛中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,践行绿色理念。
职业选手表现:非洲军团延续强势
在职业选手的竞争中,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选手再次成为焦点,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·坎迪,最终以2小时06分45秒的成绩夺冠,这一成绩也刷新了北京马拉松的赛会纪录,赛后,阿贝拉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非常舒适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很大动力。”
女子组方面,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在最后5公里展现出惊人的冲刺能力,反超此前一直领先的肯尼亚选手切普科奇,以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摘金,这是她职业生涯中首次在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夺冠,赛后她激动地说:“这是一场艰难的比赛,但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。”
中国选手表现:本土新星崭露头角
中国选手在本届赛事中也有亮眼表现,男子组中,24岁的云南小将董国建以2小时11分30秒的成绩获得第八名,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,女子组方面,来自山东的李芷萱以2小时28分45秒位列第五,成为排名最高的亚洲选手,国家田径队教练组表示,年轻选手的进步令人欣喜,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科学训练,争取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大突破。
赛事保障:科技与人文并重
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投入了超过5000名志愿者和2000名安保人员,并在赛道沿线设置了15个医疗站和20个补给点,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赛事首次启用“智能手环”系统,实时监测选手的心率、步频等数据,并通过云端平台为跑者提供个性化建议,组委会还与多家公益组织合作,发起“奔跑吧,少年”计划,为偏远山区儿童捐赠运动装备。

市民反响:马拉松点燃城市热情
比赛当天,尽管气温较低,但市民的热情丝毫未减,沿途观众不仅为选手加油,还自发组织了啦啦队、鼓乐队等助威活动,家住海淀区的张先生带着全家前来观赛,他说:“马拉松是北京的骄傲,每年都让我们感受到运动的魅力。”许多跑者也表示,观众的鼓励是他们坚持完赛的重要动力。
未来展望:打造世界级赛事品牌
北京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提升赛事服务水平,吸引更多国际顶尖选手参赛,同时推动群众体育发展,让马拉松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,组委会计划在明年增设“青少年迷你完美体育马拉松”项目,进一步推广长跑运动。
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时间内冲过终点线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,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,更是一次全民健身的狂欢,展现了运动的力量与城市的温度。